青春期的孩子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fā)生變化,他們渴望有成人感,但由于閱歷和成熟度不足,又被家長限制著。他們在家長約束與追求自由之間矛盾沖突不斷出現(xiàn),爭辯,頂嘴,找茬,甚至出言不遜,這讓很多家長感到吃驚和難過。
家長課堂
家長不禁要問,青春期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
我們認為青春期是 12-18 歲,到 18 歲就是成年人了。但有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 30 歲才會結(jié)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大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叫做前額葉皮質(zhì)的部位沒有長好。
前額葉負責判斷、邏輯推理、行為的執(zhí)行、控制沖動等。但如此重要的部位,卻是我們整個人體發(fā)展最慢的部分。
1988 年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在 22 歲左右,前額葉發(fā)展大約80% 的功能。近年來研究指出,前額葉發(fā)展的成熟度延后到了 30 歲左右。
家長課堂
青春期的孩子 為什么會叛逆呢?
青春期的大腦和成人不同,因為前額葉沒有長好,讓青少年出現(xiàn)了做事不專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緒化等缺點,這是受生理發(fā)展局限而導致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叛逆可以說是成熟的必經(jīng)階段。因為青春期的叛逆,源于自我獨立意識的發(fā)展。
心理學上存在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yīng)”,即當出現(xiàn)干擾戀愛雙方關(guān)系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guān)系更加牢固。而叛逆表現(xiàn)有時和這種效應(yīng)相關(guān)。
有些青少年之所以叛逆,并不一定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有人禁止他們?nèi)プ觥H绻粋€叛逆的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沒有引起成人的更多關(guān)注和反對,甚至人們表現(xiàn)出理解和認可,他做起來也就沒有意思了。
行為背后可能存在著正面動機。如果我們只看到孩子的錯誤行為,忽視背后的正面動機,甚至給錯誤的行為貼上負面的人格標簽,就會激發(fā)孩子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溝通矛盾越深、越處理問題越多的局面。
家長課堂
對叛逆的孩子應(yīng)持有什么態(tài)度?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臨巨大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另一方面面臨很多智力上的挑戰(zhàn),他們開始在社會功能、人際認同上尋找自己的位置,而學業(yè)上的挫折會很大地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甚至可能認為自己是失敗者。
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征,所以不要認為孩子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
如果通過積極思維找出孩子的正面動機,然后因勢利導,肯定、接受孩子行為背后的正面動機,他會有一種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叛逆問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
家長課堂
和青春期孩子如何有效溝通呢?
1.給孩子足夠的個人空間。被過分管束的孩子會喪失自我調(diào)適的機會,往往會很木訥。
2.偶爾跟孩子說一些 “沒用”的話。可以聊八卦、玩游戲,時間久了,他就什么都愿意跟你說。如果你跟他聊的都是有用的,他會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多有用的跟你聊。
3.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希望自身得到認同,希望長輩與他平等相處,家長要在朋友和家長的角色之間合理轉(zhuǎn)換。
4. 愛屋及烏。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認同,所以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要表現(xiàn)出興趣和欣賞。切莫用自己的喜惡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和孩子間的友誼。如果家長反對他所喜歡的,他會感到焦慮和沖突,容易抬杠。
5.察言觀色。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起伏比較大,所以談話一定要注意時間場合,注意技巧,有時正話反說效果會更好。
6. 適當?shù)?ldquo;裝傻”示弱。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和權(quán)威角色。
7. 給孩子一點陽光。對孩子要嚴格要求,但也要有表揚鼓勵、陽光雨露。
8.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比如當孩子對外表身材的過度在意時,要耐心了解其中原因,不要否定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感覺。
9.允許孩子適度冒險。冒險有時是人生的需要,也會增長避險避害的能力。
10.把心放寬。成長是一個很慢的過程,所有人都應(yīng)該接受,把要求稍微放低一點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其實很可愛。他們的叛逆是需要生活教他們成長。
-END-
審核:孔祥輝